English

这里没有被爱遗忘的角落

1999-05-26 来源:光明日报 袁新文 严其荣 我有话说

在苏南名城江阴,有两位姓赵的残疾青年闻名遐迩。一位叫赵国忠,在玻璃厂里埋头苦干,经他改制的机器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而被评为无锡市十佳自强标兵;另一位叫赵洪标,开设福利理发店,不仅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而且时常为群众义务服务,成为被人们称颂的“青年志愿者”。“二赵”毕业于同一所学校——江阴市聋哑学校。他们虽不能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感激,但都用行动向世人表明,是人们的爱心铺就了他们的成才之路,是社会文明之风吹暖了残疾人的精神家园。

人们熟知,江阴人杰地灵,不仅文化底蕴深厚,史有“忠义之邦”美誉;而且经济发达,在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上,创造了占全国三百分之一的国内生产总值。江阴人深深懂得,人文渊薮源于教育,生活富庶更不能忘科教兴市。经过数年踏踏实实的工作,江阴获得了“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市”。但江阴人在发展教育的过程中时时惦记的还有一个特殊群体——残疾儿童。在江阴人看来,盲、聋、哑、弱智等残疾儿童和正常孩子一样,同样需要社会的关心和爱护,同样需要学习知识和技能,同样渴望自立、自强,发展教育决不能冷落了他们。

江阴市的特殊教育事业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他们不仅恢复了聋哑学校,还在一些条件好的地方开办了弱智儿童培智班,随后市政府又统一规划,在市区举办了“澄江镇杏春培智学校”,使弱智孩子入学有了保障。进入90年代,江阴市以平均每年新增5个特殊教育班的速度发展,绝大多数乡镇在中心小学开办了特教附设班。1992年,在市领导的直接关心下,市教委根据统筹规划、办好重点学校的要求,投入近百万元,将市区的一所中学改扩建为占地21亩的新聋哑学校,聋哑学校从此正式由农村迁入市区,大大方便了全市聋哑儿童入学。

在普通学校里,残疾孩子以“随班就读”的方式接受义务教育。为了让每一个残疾儿童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许多学校适应特殊教育的需要,改革教学模式,将“随班就读”分为不同类型:一种是全日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全部学习活动都随正常学生进行,但教师在教学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优、中、差、残”四个层次,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侧重与随读生交流,在提问、板书、辅导、作业等教学环节上都有随读生参与;老师还让学生间相互协作,正常学生与随读生共同练习,同一问题要么正常学生先回答,再由随读生模仿答,要么随读生先答,正常生补充或纠正。另一种是半日随班就读,随读生半日分散在各自的随读班级,与正常学生共同学习,半日则走出普通班,由学校指定特教老师负责教学,个别辅导,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语言和劳动技术等补偿训练。还有的是在全日随班就读基础上开设“辅导室”,学校配备特教人员,专门负责对随读生文化辅导或专项训练,开展智能游戏、生活辅导、功能训练、文体活动等,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矫正残疾儿童的身心缺陷。

在形式多样的特殊教育教学中,园丁们付出的辛勤劳动是残疾孩子们终生难忘的。残疾孩子们记得,为了让“铁树开花”,让聋儿说话,老师们想尽一切办法,运用一切技术手段,锻炼聋哑孩子的发音器官。许多老师清早起来就为聋哑学生做舌体示范操,舌头伸进伸出,卷上卷下,弹上弹下,常常练得恶心、呕吐,吃不下饭,满嘴长泡。不少老师为发准一个音,自己总是夸大口形,提高嗓音,一遍又一遍,甚至几十遍、上百遍地口对口、口对耳地给学生指导、示范、矫正,直到打开聋童的声门,教室里从无声到有声。

关心残疾孩子的,不仅仅是献身特殊教育事业的老师们。1995年,在市政府的倡导下,江阴市各界群众发起、开展了为聋哑学校学生献爱心的“希望之声”工程。“工程”一启动,从市委书记到普通群众都纷纷解囊相助,把饱含爱心与浓情的款物送到市聋哑学校,短短几个月里就捐款捐物共计60多万元。社会各界的支持使聋哑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闭路电视、多媒体电脑、高标准的律动宝、现代化的溜冰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听力检测仪和助听器分析仪等硬件设施一一到位,残疾孩子们感到由衷的幸福。

“希望之声”工程唤起社会对残疾儿童的关爱和同情,使扶残助教的风尚得到大力弘扬。此后每年的助残日期间,江阴市各级领导都要走访慰问残疾人和特殊教育学校,为残疾孩子们送去温暖。各界群众还广泛开展一系列助残“一对一”结对子活动,江阴市邮电局、市农行、市保险公司等单位和个人都踊跃捐资领养了一些家境贫困的聋哑学生。市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医疗机构,配合聋哑学校开设了聋儿语言康复训练中心,对数十名聋哑儿童进行了语言康复训练,同时还配合杏春弱智学校,对83名弱智儿童进行了康复治疗和训练。

为了让残疾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学到技能,能够自立自强,江阴市教委和劳动局等部门规定,在特教学校开设一些劳动技能课,凡是通过劳动部门培训的学生,即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合格证书和上岗证。此举为残疾学校的就业提供“绿卡”,开亮绿灯,使特教学校学生的就业率达到94%以上。

在市委市政府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江阴市特殊教育事业以其迅猛的发展速度走在全国的前列。全市盲童全部入学,聋哑儿童入学率达98%,弱智儿童与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全市99%的学龄特殊儿童自豪地跨进校门。不少残疾学生毕业后自立自强,有的当了劳动模范,有的被评为“三八”红旗手,有的靠劳动技术致了富,有的考取高等院校,成为聋人大学生。江阴也因此被评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在“江海门户”的历史上再添一抹重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